中塔塔罗网
标题:
30年来对中国人心灵影响最大的30本文史读物
[打印本页]
作者:
0小妖
时间:
2009-3-4 13:02
标题:
30年来对中国人心灵影响最大的30本文史读物
出自在深圳举办的第
9
届深圳读者月的“
30
年
30
本书”的评选活动。这
30
本书是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荐,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
30
年来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
100
本候选书目,最终呈交给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组成的终身评委团,与来自全国
16
家知名媒体读书版编辑组成的复审评委团进行评选,选出的
30
本书如下:
1.《万历十五年》
[attach]3554[/attach]
(美)黄仁宇/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本书的风格介于学术著作与历史评论之间。作者从个人的学理背景出发,侧重于综合而不是分析,用近乎于历史小说的笔调描绘了万历年间的历史图卷。
入选理由:这本小册子是如此的好读,皆因它颠覆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惯常写法。自此,出现了很多模仿这本书的人。模仿这本书的人的影响甚至大过了原作者。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新出的历史读物中发现它的影子。
2.《第三帝国的兴亡》
[attach]3555[/attach]
(美)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了12年零4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领导人的电话录音,德国外交部485吨档案当时就存放在美军仓库里,于是,一个极端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公之于世了。
入选理由:在那个年代,这本书突然呈现出了一段新鲜而难忘的历史,它所引起的我们的伤痛,至今难以平息。难得的是,译笔很好。
3.《傅雷家书》
[attach]3556[/attach]
傅雷/著,三联书店,1981年版
内容简介:傅雷(1908-1966),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从上世纪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30余部。《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家信的摘编,由于给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后,几乎已经荡然无存,故此书中主要收编的都是给傅聪的信件,时间从1955年至1966年,共收编了185封信件。
入选理由:没有一本家书像这本书那样,影响了几代人;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这本书产生的影响,是当初写家书的人完全想不到的。写家书的人的遭遇加深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这本书的发行量之大及重版率之高,同类书难以匹敌。
4.《第三次浪潮》
[attach]3557[/attach]
(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译
三联书店,1984年版
内容简介: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一族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成为了现实。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入选理由:这是一本被翻译成30余种语言,全球发行上千万册的未来学经典,也是当时难得一见的文化读物。托夫勒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仅是他在20多年前的预见到现在大都已经实现,而是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时代,他的思考释放了几代人的想像力。
5.《宽容》
[attach]3558[/attach]
房龙/著,迮卫等/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
内容简介:《宽容》是一本畅销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
入选理由:说起《宽容》就想起房龙。是房龙告诉我们,不要对思想上的千姿百态感到心慌气短,因为大自然从来都不主张整齐划一——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倡导宽容的真谛。
6.《释梦》
[attach]3559[/attach]
(奥)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最初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学地提示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破解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
入选理由:看似虚无缥缈的梦幻,其实有着深沉的心理动机。弗洛伊德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人们的意识只是冰山之一角,潜意识才是整个冰山。
8.《一九八四》
[attach]3560[/attach]
(英)奥威尔/著,董乐山/译
花城出版社,
1988年版
内容简介: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入选理由:迄今为止,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它号召人们起来跟一切与智慧思想、细腻感情、美丽事物为敌的人进行抗争。此书给人的恐怖感觉是一剂警醒专制的良药。
8.《庐山会议实录》
[attach]3561[/attach]
李锐/著,
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内容简介: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至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本书为国内外知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毛泽东秘书李锐关于庐山会议的回忆录。作为亲身经历者,作者将这段史实忠实地记录下来,对后人及研究者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
入选理由:一位亲历者通过整理自己的各种笔记、书信、谈话、日记、会议记录,用平实的文字把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庐山会议迷雾一点点拨开,展开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后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源头。
9.《美的历程》
[attach]3562[/attach]
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印数达几十万册。并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入选理由:李泽厚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手法,渲染了一片标新立异的中国美学世界的二月天。《美的历程》对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美学形态的传神写照,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也顿时变得气韵生动起来。
10.《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attach]3563[/attach]
(捷)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
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
内容简介:这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入选理由: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无形亦无重量,这就是轻。是媚俗,还是在媚俗的洪流中逆泳?这个昆德拉式的问题,至今都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
11.《顾准文集》
[attach]3564[/attach]
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内容简介:顾准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他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的必然性,并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学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和马恩理论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价值难以估量。全书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和经济文稿等几部分。
入选理由:顾准以一人之力顽强凿通了那条阻隔中西思想对话的黑暗隧道。在那个黑夜似的时代里,顾准是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唯一一根火种,是我们迄今为止无法不面对的一座山峰。
12.《陈寅恪的最后20年》
[attach]3565[/attach]
陆键东/著,三联书店
,1995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入选理由:在陈寅恪的身上,我们很容易就感知到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风骨。陆键东不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大师形象,还给当代中国的文人提供了一个价值标杆,这就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13.《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attach]3566[/attach]
吴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内容简介: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入选理由:这本书和作者的另外一本《血酬定律》,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吴思的著作和美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非常有效的解释范式。
14.《百年孤独》
[attach]3567[/attach]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克斯在书中融会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入选理由:经由这本书,我们开始了解和模仿魔幻现实主义,一个文学的新天地从此打开。此书语言的风格或许应该归功于译者,但是它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连作者都难以想象。此书的开头至今有很多人仍能背诵。
15.《朦胧诗选》
[attach]3568[/attach]
阎月
君、高岩、梁云、顾芳/编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内容简介:《朦胧诗选》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它对沉默的中国诗坛的强劲冲击和持久影响,也许超过了所有新诗选集。作为一部诗歌经典,它在读者心中有不可移易的位置,有多少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是读着这本选集走过人生之路的。尽管大部分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读者不写诗甚至也不读诗了,但这本诗集永存在他们记忆之中。
入选理由: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只春燕,而《朦胧诗选》见证了它曾经飞过天空的景象。
16.《丑陋的中国人》
[attach]3569[/attach]
柏杨/著,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内容简介:柏杨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一些文章结集出版《丑陋的中国人》。
入选理由:只有敢于正视自身丑陋的中国人,才有可能是美丽的,这就是柏杨告诉我们的有关中国人的辩证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本书点燃了一枚反省自身的巨大的炮弹。
17.《日瓦戈医生》
[attach]3570[/attach]
(苏)帕斯捷尔纳克/著,力冈、冀刚/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内容简介: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诗人。1955年他写成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该作品为他赢得了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日瓦戈医生,这样一个普通人,在维护自己的心灵不为时代的风潮所左右的战争中,表现出了罕见的胆量。
入选理由:洪流越是浩大,灵魂越是孤单无依。帕斯捷尔纳克用生命的毁灭、爱情的绝望、家庭的破碎、良知的挣扎记录了大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哀痛绵绵,感人至深。
18.《白鹿原》
[attach]3571[/attach]
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系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入选理由: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后来的许多小说和电视剧都在照搬它的路数。奇怪的是,模仿者甚至比它还成功。
19.《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
[attach]3572[/attach]
(美)威廉•曼彻斯特/著,广州外国语学院翻译组/译,朔望、董乐山、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入选理由:八十年代过来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本书的。它在特定的时代为一个封闭国家的人打开了一个再也封闭不了的视野。
20.《围城》
[attach]3573[/attach]
钱锺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围城》是钱锺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内地和台湾重印。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内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
入选理由: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这是人性永恒的困惑与律动。钱锺书此书中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可叹、可悲、可耻、可笑、可怜,他匪夷所思的比喻和离经叛道的想象,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这是一本旧作,却在八十年代取得了原创的意义。
21.《瓦尔登湖》
[attach]3574[/attach]
(美)亨利•梭罗/著,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内容简介:亨利•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入选理由:《瓦尔登湖》是诗人徐迟的理想国,是诗人海子的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展示了物欲被成功约束之后,我们所获得的精神的丰盈,以及整个世界的洁净。它的意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强。
22.《随想录》
[attach]3575[/attach]
巴金/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
内容简介: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在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
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入选理由:这是作者定位为“讲真话的书”。它诞生在刚刚过去的“谎言就是真理”的年代,“讲真话”就如同生长在石岩缝隙中的小草,孱弱却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读来或许觉得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并没有人善于这样“讲真话”。
23.《张爱玲文集》
[attach]3576[/attach]
张爱玲/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内容简介:张爱玲曾经被人所遗忘,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她,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包括张爱玲的电影剧本、散文和书信。张爱玲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她对社会人生的深入观察和独特表达。
入选理由:怎么说呢,如果张爱玲的书不入选,还真找不出理由。“张爱玲热”至今没有结束,考证、发掘、研究的工作仍然有无数的人在做,这些人被称为“张迷”。这套书是张迷们最早的“圣经”。
24.《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attach]3577[/attach]
王小波/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内容简介: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心灵。
入选理由:王小波似乎是当代文学的一个例外。《沉默的大多数》记录了他特立独行的足迹,他因此而赢得了超乎寻常的尊敬。他的逝世催生了一个新的人群:“王小波门下走狗”。
2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attach]3578[/attach]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入选理由:亨廷顿是“现代的马基雅维里”。他的“文明冲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释了上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问题、外高加索问题、苏丹问题、巴以问题等等。亨氏还看到了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并预测了恐怖主义的发展。“文明冲突”从此进入了学人和百姓谈话的词典。
26.《城堡》
[attach]3579[/attach]
(奥)卡夫卡/著,汤永宽、陈良廷、徐汝椿/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简介:卡夫卡被称为“作家中之作家”。《城堡》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入选理由:卡夫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一代代文学青年挂在嘴边上的名字,这本书则是“卡夫卡族”无法绕过的高山。成功登顶这座山的人从此就觉得“一览众山小”了。
27.《西方哲学史》
[attach]3580[/attach]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内容简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入选理由:《西方哲学史》因为其闪烁的智慧,因为其流畅的文笔,而使哲学以亲切可人的面孔走近我们。它开启了很多人的哲学史想象,但至今无人能学得有模有样。
28.《金庸作品集》
[attach]3581[/attach]
金庸/著,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内容简介:金庸本名查良镛,先后创作了十五部长篇及短篇小说,广受当代读者欢迎,至今已蔚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堪称中国武侠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金庸先生从1955年到1972年创作的,金庸先生将他的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入选理由:说金庸的小说是当代中国读者数量最大的文学读本应该并不为过。江湖如人生,侠客梦千秋,平凡人因此活得有所寄托。金庸作品的魅力甚至催生了专门的学问:“金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金庸的书在两岸都是禁书,现在都如日中天。
29.《增长的极限》
[attach]3582[/attach]
(美)D•梅多斯等/著,李宝恒译,“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内容简介: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撰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无止境地追求增长所带来的后果。
这本书是1984年“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走向未来丛书”是八十年代著名的一套丛书,影响很大。它和《文化:中国与世界》,以及《二十世纪文库》被很多人认为是八十年代思想学术界的“三大丛书”。
入选理由: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走向未来丛书”的出版是中国知识界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事件,它以融会文理、倡导科学理性而著称。罗马俱乐部这本《
增长的极限》就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的预警效果我们现在看得更清楚了。有学者说,这本书是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书。
30.《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attach]3583[/attach]
袁可嘉等/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984版
内容简介:此书为著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和董衡巽、郑克鲁先生编选,编者把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属于现代派文学范围内有国际影响的十个重要流派的代表作品,以流派为经,时代为纬,分编为四卷十一个专辑。
入选理由:这套书使此前的当代文学教育一时变得陌生而遥远,这种最初的冲击为此后的种种文学乃至文化的选择,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许多“过来人”都满怀深情地谈起这套书,皆认为受惠良多。
也有人不认同这个书单。一些读者表示,这些书“太片面,太小众,显示不出对中国改革进程的影响”。一些读者质疑
:
为何《哥德巴赫猜想》没有入选?为何改革开放初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伤痕文学”没有一本入选
?
入选的境外书籍太多,是否妥当
?
评委之一、著名书评人止庵回答说:《哥德巴赫猜想》确实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唤起了当时中国人对科学的向往和兴趣。没有被选中,是因“它是一本合集,它影响力最大只有《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篇文章,其他的影响力都不大”。在当时那个特定年代,“伤痕文学”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过了那段时间就很少有人提及了。这
30
年来对中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籍,确实是外国译著比较多。
相关链接:
新浪读书:
http://book.sina.com.cn/z/ggkf30/
深圳新闻网: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ntent/2008-12/05/content_3442818.htm
[
本帖最后由 0小妖 于 2009-3-4 13:20 编辑
]
作者:
冻绿
时间:
2009-3-4 14:14
好多都没看过.....
作者:
0小妖
时间:
2009-3-4 15:43
正常,说明我们年纪还小
YC52YC
作者:
冻绿
时间:
2009-3-4 15:52
其实上面的好些书我都翻过几页,而后就没下文了......YC35YC
作者:
松鼠
时间:
2009-3-4 21:15
小妖你都看过了没有啊~~~~~嘻嘻YC13YC
作者:
0小妖
时间:
2009-3-5 01:37
啊,松鼠来看我了,太感动了
我大多数都没看过,翻过的大概也就十来本
不过《围城》和《金庸》还是看完滴,嘎嘎
作者:
nonocat
时间:
2009-3-24 14:14
张爱玲/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这套书看了N遍~~超爱~~~大爱~~~YC54YC
作者:
qzhq
时间:
2009-3-31 19:22
第三帝国的兴亡很难买到了
欢迎光临 中塔塔罗网 (http://www.x.chinataro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